返回網站

新冠肆虐下的診間雜記

「蕭醫師,你有看新聞嗎?那位獅子會長也太會趴趴走了吧!」伯伯一坐下來就大聲嚷著。

隨著連日來的疫情、缺水、限電,社會情緒明顯的緊張與激化,門診中時不時就會有患者對政府、華航、飯店、獅子會、茶店等發表各種埋怨和負面想法。

我察覺到人類在感到自我的領域遭到入侵時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憤怒或是恐懼。當覺得自我比入侵者強大,我們就會憤怒,如對政府;覺得自我比入侵者弱小,我們就會恐懼,如對新冠病毒。

但無論是憤怒或是恐懼,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因為說到底,情緒不是由客觀事實產生的,而是因著我們對於客觀事實的理解方式、詮釋觀點而生。君不見歐美每日確診上千上萬例,街頭巷尾、餐廳仍比我們熱鬧得多,難道他們風險更低、更勇敢?不是的,就是分清了可控與不可控而已。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疫情走向是不可控的,但在一片紛擾當中,能不能把每一天過得充實、舒心、坦蕩卻完全操之在己、可防可控。

我很喜歡阿銘師在每集YouTube結束都會說的一句話。養生不只是養生命,更要養生活。同樣的,抗疫不止是抗病毒,更多時候是對抗內心焦躁和恐懼。

「拋開先入為主的眼光,也許他有他的苦衷也不一定!」我苦笑道。

「欸···其實我是想問他是不是有吃什麼補品,年紀不小了體力卻那麼好?看蕭醫師是不是也開一點給我吃。」伯伯一臉欣羨地說。

我:「·······」好吧,這次是我先入為主了。

▍心情筆記

把每一天過得充實、舒心、坦蕩操之在己、可防可控!

所有文章
×

快要完成了!

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 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

好的訂閱由Strikingly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