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婁紹昆的書,他習慣將傳統傷寒的六經辨證歸納成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青龍主汗、白虎主和、朱雀主下、玄武主補,個人覺得非常實用。下面是我最近和一位中醫師交流的一個案例,我便試著用這個框架來分析。
55歲中年女性,半個月前拔牙後,每到下午血壓就會飆高伴隨著心悸和頭痛,時而收縮壓會高到近200,吃了降壓藥後又會降到80以下,十分困擾。
1. 首先排除汗法、太陽病或是表證。病情是拔牙後開始,表證確實需要優先排除。發作時除了血壓高起來,心悸之外,若伴隨「惡寒」的狀況,就是表證。我常用桂枝湯加上大量的牡蠣。
2. 再來考慮和法。血壓高是每日下午定時發作,也可以由柴胡證來考慮。若腹診有胸脅苦滿,伴隨食慾減退、反胃、排便排尿不暢、脈弦,可選用柴胡系的處方。張力在右考慮大柴胡湯,和法和下法同用;張力在左考慮小柴、柴龍牡、柴桂薑,和法兼補。一、二項若同時存在也可以用柴胡桂枝湯,和法和汗法併用。
3. 考慮虛證、補法。倘若除了血壓,同時合併其他更年期症候,潮熱、失眠、情緒起伏、手熱唇乾,也可以試著用溫經湯來加減。
無論八綱、六經還是四神辨證,都是一種框架而已。就像圖書館的分類書架一般,能幫助我們更快的按圖索驥,找到我們要的書,卻無法取代書籍本身的價值。孰優孰劣並不重要,自己覺得稱手合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