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會透過種種特質來描述一個人,比如工作、興趣、個性甚至星座、血型。同樣的,我們也能藉由勾勒出濕氣的四大特徵來掌握這個看似抽象的概念。你準備好要放下成見,重新認識「濕」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了嗎?
▍瀰漫性
想像我們在清晨霧氣中慢跑,也許眼睛看不見水,卻能從草木上的露珠、皮膚和髮梢上覺察到濕氣的廣闊、瀰漫與無所不在。濕氣在人身體上的表現同樣是瀰漫全身的,時常感到多處莫名的酸痛、酸脹、搔癢與頭暈重等等。
▍黏滯性
濕的黏滯性體現在兩個層面上。其一是感受層面,濕給人的感受就像穿了件濕透的衣服黏在身上,黏膩而不乾爽,人會覺得渾身黏答答,汗又出不太來。其二是會影響氣機的流通。影響升發會覺得短氣心悸又疲倦乏力;影響肅降又覺得頭重腳輕,胸口滿悶,渾身不對勁。
▍重濁性
濕性趨下而重濁,濕氣重的人就如同一天24小時扛著水袋生活一般,身體困重乏力而疲倦莫名。重濁性也會使濕進一步結聚為更為黏稠的水飲,阻礙臟腑的運作。這部分待水飲專文再進一步展開。
▍陰屬性
濕為陰邪,與陽氣相對。中醫是取類比象、師法自然的醫學,總與最樸素的生活經驗高度一致。清晨的霧氣與露水總在太陽輻射的敷佈下逐漸消散;家中沒有對外窗的陰暗廁所總是潮濕而散發著霉味,人體亦然。有運動習慣的人血液循環通暢、陽熱旺盛自然不受濕邪的侵擾。有經驗的中醫師用藥物、針灸甚至是手法、氣功來改善機體陽熱的流通,使陰翳自消、濕氣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