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中西醫看病大不同

記得十多年前在母校見實習,跟到一位住院醫師學長的中醫門診,眼見門診冷清大夥面面相覷,就向學長請教一位患者的用藥問題,問了確切什麼問題記不清了,大概是「患者有症狀,為什麼不是證」之類的,只記得學長當時冷冷地說: 

「學弟,病人會照課本生病嗎?要會辨證啊!」 

當時我心裡就估摸,「辨證」的定義到底是什麼?老師們課堂上講、學長姐嘴巴上說,就是遇上真正的患者的時候,就變成辨證不好說。

直到幾年前在黃煌的書上看到他對「證」下的定義,突然間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準確、全面又具有臨床實作性,實在是我見過最好的定義,沒有之一

證是在疾病過程中,機體對疾病的反應在特定藥物或方劑上的投影。

最近和鍼還小編討論即將上線的podcast內容,聊到這個概念,本以爲一定是樸實無華且枯燥,沒想到配上個可愛圖示也生活不少,與朋友們分享。

broken image

一句話來說,西醫看病注重病原體、病因(光源),中醫看病講究辨證(影子),不是所有的病都有確定的病原體,多病因 所造成的症狀,中醫在治療上更有著手治療空間。

▌杯子模型

一個光源照在物體上,角度不同、物體不同,影子會有不同,光源當作疾病、杯子當作人體,疾病過程中人體對疾病的反應當作影子(症狀),當影子呈現出特定對應藥物的形狀時,就是中醫說的「證」,「辨證」的過程就是識別出這些特殊影子形狀的過程。

▌舉例說明

西醫看到一位48歲的婦女(杯子),主訴發熱汗出,固定時間發作(影子),醫師根據「杯子」和「影子」來推測「光源」,得到這位婦女是因為更年期卵巢機能衰竭,雌激素下降「光源」所導致的。

☞ 西醫觀點

➽ 治療上為補充雌激素(焦點在光源)

☞ 中醫觀點

➽ 看重證(影子),甚至是體質(物體),先分辨出發熱、汗出、不怕冷:怕熱這群症狀(影子)為石膏證;發作有時是柴胡證,而直接使用柴胡劑配伍石膏劑來治療。

▌症和證有何不同

症|個別的症狀。

證|在疾病進行的過程中,機體對疾病的反應在特定藥物或方劑上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