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麻瓜學中醫 第一話

· 麻瓜學中醫

「欸欸家駒,這種年輕女生的痘痘你會開什麼方阿?」連假和同窗好友聚餐,他突然把手機推到我面前。只見照片中的女生眉目清秀,大部分的痘痘都發在瀏海底下的額頭,在白皙精緻的皮膚上顯得更加醒目。

「你用過什麼方法呢?」事實上一看到照片心裡就有底了。但遠程諮詢訊息總有所遺漏,還是謹慎點好。

「黃連解毒、清上防風、五味消毒還有上次你教我用的玉女煎合四妙散我全試過了,但妹妹的痘痘就是不給面子,完全無動於衷!」看著他氣憤的樣子,好像把疾病當成敵人似的。

「她的脈是怎樣的?」我平靜地問。

「有點忘了。但印象中就是很細,沒什麼力氣,像條棉線那樣。」

「好。下次她回診,你仔細比較妹妹兩側的脈。如果左側脈型比較明顯,重按又無力的話,妳就給她當歸四逆湯吧。」我肯定地說。

「當歸四逆不會太熱嗎?她便秘很嚴重耶。」基於對寒熱根著的想法,他顯然不太支持這個處方。

「安啦!她身體就是這麼表達的。」見他一臉疑惑,我找了張紙畫了底下這張圖。

我在之前的podcast談過,因勢利導、順水推舟是整個中醫治療的核心邏輯。處方用藥作為其中一種手段與工具,自然也應該尊重身體的趨勢,給予順應的治療。一般治療痤瘡的處方都落在圖中的第一象限(藍點位置),病機為「陰虛不降」,宜使用苦寒降火、甘寒滋陰的藥物;而妹妹從長相到脈象卻在在透露出「陽虛不升」的訊息(第三象限,紅點),也就是妹妹的身體在暗示我們要用些辛甘發散的溫藥。如此一來,選用當歸四逆湯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這個升降是什麼意思呢?」她一邊比劃著橫軸一邊問。

關於「陽虛不升」和「陰虛不降」這些病機,在過去只是我腦海中一些隱約和模糊的概念。這些臆想在近期和阿銘師研究「測藥氣」的過程中意外驚喜的獲得驗證,也使得原先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立體而易於區分,也讓我有勇氣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我們發現機體在面對任何一種病理狀態時,都存在著相對應的兩種機轉或趨勢來排除病理狀態、恢復健康——「升」和「降」。我們將使用藥性溫熱、藥味辛甘、作用向外向上發散的那一側定義為升;而把使用藥性寒涼、藥味酸苦、作用向內向下涌泄的另一邊定義為降。升降間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可重複驗證且操作者依賴性低。這意味一個患者在測試的當下要嘛是「升」、要嘛是「降」,不存在又升又降、不升不降或測不出來的狀況。

「所以陽虛不升用溫陽藥,陰虛不降用陰寒藥,那另外兩個象限要怎麼用藥呢?」他兩手按在空白的兩個象限問我。

這確實是個搔到癢處的好問題,讓我們期待下一集「麻瓜學中醫」。

▍診療筆記

身體機體在面對病理狀態存在著對應的機轉趨勢,來排除病理狀態、恢復健康。

所有文章
×

快要完成了!

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 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

好的訂閱由Strikingly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