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和巴菲特學開藥

H先生是我的老病人了。一百多公斤的他三十出頭歲就罹患家族遺傳的糖尿病和高血壓,長期在我這服藥調理外加體重控制。

「蕭醫師,請問我這傷口中醫有辦法處理嗎?」語畢隨即撩起褲管,只見小腿脛前接近腳踝處,有一個手掌大的傷口,中心發黑,周圍一圈紅暈,看上去不太妙。我下意識的用手背輕觸周圍的肌膚竟十分燙手,心中暗叫一聲不好。

「你這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需要用抗生素治療會比較好,建議你去看···」

「皮膚科嘛!我已經看兩個月啦!抗生素吃到傷口越來越大,醫生直接和我說不用再來了,把我轉到外科。外科醫生又說我有糖尿病,怕傷口很難癒合,不建議清創。」我能同理H先生感覺被當人球的氣憤,兩位醫師各自的考慮也都有其道理。但問題是對H先生來說,下一步是什麼呢?

「這樣吧,我幫你開副水煎處方,一個月後不論有沒有改善我們就把它停掉,這樣好嗎?」主動為治療訂下一個期限,這個方式啟發於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卡」。

broken image

投資卡上有二十格,這代表一生中所能投資的次數。當把卡打完之後,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了。在這樣的規則之下,迫使自己真正慎重思考每一個決定,不得不孤注一擲在真正想清楚的項目上,如此一來就能大幅提升績效。面對困難、不確定性高的疾病,我經常運用這個模式「逼迫」自己提升療效,也避免患者消耗無謂的時間和金錢,頗有種破釜沈舟、背水一戰的意味。

在和H先生達成共識後,我著手思考處方。H先生肥胖體型、身熱汗出、畏熱喜冷、食慾奇佳、大便雖軟卻不暢,罹患三高,右關脈沈滑數有力,一派熱象。傷口處除了典型的紅腫熱痛外,病灶外觀一塊黑、一塊青、一塊紅,摸上去乾燥粗糙似魚鱗感,符合《金匱要略》對「肌膚甲錯」的描述,辨證為血瘀。憑藉手感將患肢可動性較差處用針鬆解並處方如下:

柴胡 3錢  黃芩 3錢  製大黃 1錢  赤芍 6錢

枳實 3錢  半夏 3錢  生薑 3錢  大棗 5錢

桂枝 3錢  茯苓 3錢  牡丹皮 3錢  桃仁 3錢 

水蛭1錢   虻蟲 1錢  石膏 2兩

H先生一週後回診,紅腫熱消退,患處已不抽不痛;兩週後病灶明顯縮小,原先發黑處也開始脫皮生新,現囑減為一日半帖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