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歲的H先生年初因為重訓時感到左下腹疼痛而來就診,經過阿銘師結構調整巧手治療後,餘下負重時些許重墜悶痛感未除,經轉介到我的內科門診治療。
我一面按脈,一面端詳著H先生的外觀。也許因為規律的運動習慣和自律的飲食型態,再加上合身的POLO衫配上背包,讓他顯得比實際年齡年輕的多;臉部顴上略紅,四肢的肌肉線條和靜脈血管清晰可見;兩脈細弦禁按,左脈尤甚。
「排便大都不成形、一日好幾次對嗎?」H先生點了點頭。
「晚上睡覺很多夢、中間容易醒來是嗎?」H先生又點了點頭。
到這裡身體的訊號已經夠振聾發聵的了,這是典型的「陰脱不升」。

中醫學認為,陽性騰上而陰性趨下,就如熱往高出走、水往低處流一樣,是自然之理。向上升騰的陽氣若遇上陰根,其性質就由陽轉陰、氣機就由升轉降。
同理,斂降的陰氣若碰上陽根,其性質就由陰轉陽、氣機就由降轉升。如此一來氣機就由直升直降,轉化為週而復始,如環無端。
其實,這概念就和環島鐵路是差不多的,有南下列車(陰降)、北上列車(陽升)、還有兩個轉轍器(陽根和陰根),只是換上些玄乎乎的名字罷了。
H先生「陰脫不升」的本質是由於「陽根」這個轉轍器失能,無力支持陰氣的轉化和轉向而向下脫軌,臨床表現為疝氣和腹瀉等「陰脫」的見證。「陰脫」鬧久了,陽相對亢盛,才出現失眠、顴紅這些熱症。但追根究底仍是陽虛、仍是不升,雖有熱症用藥仍以溫升為宜。於是我處方黃煌大師的八味活血湯原方,並將柴胡劑量加到五錢以增加升提的力量。七帖後H先生下腹痛和腹瀉完全消失,但反應服藥有些口渴。我續用前方去掉當歸,再合上桂枝茯苓丸、龍骨、牡蠣,企圖在處方中增加「下行」的力道。再七帖後諸症皆癒。
▍診療筆記
身體的轉轍器就是陽根與陰根,它讓陰陽順利的循環,身體才能夠達到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