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先生37歲,蕁麻疹一年多,每週都會發作2~3次,常在睡前發作、軀幹處起疹,色紅如雲片狀,邊緣清晰且些微隆起,隔日消退,搔癢有時影響睡眠;體瘦膚白,語音較低微,便軟不成形,鼻過敏史,舌淡紅,苔薄白,少津,脈沈緩。處方五苓散加荊芥、防風、肉桂,因來診路途確實遙遠,我開了14天的藥給他。三週後洪先生回診告知蕁麻疹緩解已兩週未發,排便成形,我囑咐他藥可吃吃停停,持續觀察發疹頻率。
H女士35歲,兩年前生產後開始發蕁麻疹,斷斷續續服用西藥控制無法斷根,約2~3天起疹一次,夜間易發、疹呈塊狀、色淡、隆起時搔癢劇烈,隔日消退。體瘦無力,膚白略出油,雙頰散在些許紅潤痘疹,四肢纖細靜脈明顯,月經先期,常經前頭痛。舌淡紅,剝苔,有齒痕,脈弦細芤。處方荊芥連翹湯加上石膏一兩,一週後回診告知蕁麻疹緩解已5日未發,連同痤瘡也改善許多,我同處方多加一味白芷,並囑咐她洗澡水溫不可過高。
慢性蕁麻疹雖然常見,治療上卻不容易,難在幾乎沒有固定套路可言,總得要覺察到身體的內在趨勢,順水推舟、因勢利導才好。所謂的內在趨勢就是體質和個體差異,就是同一種疾病在不同人身上,會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它正是中醫臨床最核心、最特別的地方!『辨證論治』就是在提示我們萬不可忽略疾病本身與具體病人的體質狀態,古人的智慧值得細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