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這個月好嗎?肚子還脹不脹?」
「不脹不脹,蕭醫生您這藥好極了,就是想吃但不能吃太多東西。是我自己貪嘴,和藥沒有關係。」
婆婆操著外省口音應答,我聽了莞爾一笑。婆婆一家三口從今年一月原力開業起,隔週不間斷地從高雄北上彰化看診,最近好不容易在我的勸說下改成一個月來一次。有時我不禁在想,自己何德何能讓一個七十幾歲的老人家長時間舟車勞頓。遠道而來的她不論等待多久,從沒發過一絲脾氣,今年中秋還帶來她自己也愛吃的糕餅,不只是我、診所助理小姐們見者有份。那份體面和善良著實讓我動容。
我和婆婆的緣分,是去年九月下高雄看診時結下的。那時的她剛動完骨盆腔腫瘤的手術(cul-de-sac tumor),術後的沾黏和疝氣導致她時常因為下腹劇痛掛急診住院,原本自詡美食家的吃貨婆婆瘦了一大圈,勒著緊緊的束腹帶來看診。
「醫生開了很多瀉藥給我,交代我絕對不能便秘,不然疝氣再發作又得住院。我現在都不太敢吃東西,一吃肚子發脹就害怕得不得了。」婆婆雖然神色有些憔悴,但敘述起症狀仍是中氣十足、活靈活現。
「這兒摁了會疼嗎?」我無意識地模仿婆婆的用詞和語調,一手扶著婆婆的腰,另一手輕輕地向她的下腹部按去。
「疼⋯疼!」婆婆叫著,想把我的手推開。我只是輕輕一按而她的反應完全超出我的預期。
「婆婆,這是蓄血證。」
「蓄血,是有血積在裡頭嗎?」
「我想不是真正的血。腹部裡的筋膜組織層層疊疊,從出生以來就如此是原裝的。動過腹部手術的人,這些原裝的結構經過翻動就會產生沾黏。就中醫學來說,沾黏也是種血瘀,血瘀蓄積於下,所以叫蓄血。」看到婆婆點了點頭我接著說:「我會開一些活血化瘀的藥嘗試著鬆開底下這些筋膜的沾黏,另外會給妳一些幫助腸胃蠕動的藥⋯」
「醫生你要開強一點,西藥的瀉藥我都吃不太動。」沒等我說完婆婆就擔心地說。
「不用擔心,記得剛剛說的沾黏嗎?是他們把妳的腸子捆住了,就像被五花大綁的豬一樣動彈不得。」婆婆笑了出來。
我處方桂枝茯苓丸合桃核承氣湯處理蓄血,另外加上青皮、火麻仁、枳實、神麯消脹導滯。經一兩週微調大黃劑量後,婆婆下腹疼痛全部消失,食慾大好,偶爾吃多發脹,排便一日1-2次。婆婆來複診時很開心,還帶著女兒、女婿一同來看診。他們很有心知道我下診要趕高鐵,每次都掛最後一號說要開車送我去高鐵站,我不好意思麻煩他們都拒絕了。
有了這群天使患者的支持,高雄的門診漸漸熱鬧了起來,11月開始從本來規劃的一週一天增加為一週兩天。然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年底因為彰化工作突然變動,我不得不向高雄的患者一一道別。
「婆婆,因為彰化新診所要開幕,我暫時沒有辦法再下高雄來看診,等幾個月診所上軌道了,有機會我一定會再回來的。這段時間建議妳可以看某醫師,他是我最優秀的同學之一⋯」這段話那天已經說了無數次,我帶著微笑熟練地說。
「你不能騙我,一定要回來喔。」沒想到婆婆離開診間前緊緊握住了我的手,眼角泛著淚光。當天下診前,婆婆特地折回來送了盒巷口轉角星巴克的咖啡蛋捲給我。讓她這麼趕地準備這份禮物,是我的道別太過草率了。我非常慶幸留下了聯絡方式,讓我有這個榮幸繼續照顧她。
異地看診充滿各種新的緣分和際遇,我何其有幸能遇上那麼多生命中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