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看懂更年期體質,重返花漾年華

「蕭醫師好,患者回傳的用藥紀錄再請您回覆喔!」自從開始台北的門診,線上回覆患者各式各樣的疑問已經變成我的新日常。從簡單的用藥問題到病情紀錄;從諮詢、治療計畫到衛教都可以線上作業。這對習慣於線下作業的我來說,就像原始人突然間已知用火一樣新鮮。

這次回傳用藥紀錄的是Z小姐,初診主訴更年期潮熱一日十餘次,伴隨畏寒畏風、眠差多夢、心悸、胸悶短氣、頭暈。腹脹時有噯氣、排便乾濕不調。觸診手乾燥、掌心略紅、腳冰冷,脈弦細右寸促。處方柴胡桂枝乾薑湯合溫經湯加上石膏、知母、黃柏。根據紀錄,服藥不到一週,潮熱已由原本的一日15-16次減為一日8次,發作頻率和強度同步改善,可喜可賀!我請客服妹妹轉達患者繼續服用,因為之前的經驗告訴我,絕大部分患者的潮熱會在治療兩週內緩解。

「蕭醫師,這是什麼原理呀?」客服妹妹好奇地問。

「這個說來話長,要了解更年期的體質,我們得從煲一鍋湯說起⋯」認識我的人都知道,這一旦聊起來可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煲湯模型

女人的一生就像煲一鍋湯,青春期的小火慢燉濃縮了食材的鮮甜,爲原先清淡生澀的湯底增添了濃郁的口感、豐富的層次,迸發出迷人的韻味。然而,歲月之火的熬煉不曾止歇,鍋中的湯液卻逐漸枯竭,由此發展出更年期女性「易寒易熱」、「易鬱」、「易燥」、「易瘀」、「易虛」等特殊的體質偏向。

【易寒易熱】

鍋中湯液其實是身體對寒熱的緩衝劑。就像燒一鍋水吧,火稍微大一點溫度不至於會上升太快,但若只加熱一杯水可能不到一分鐘就沸騰了。少了緩衝劑,身體對寒熱或外在的變化都會變得更加敏感。如更年期女性常見的潮熱,發熱陣陣如潮水般時發時止,常伴隨心悸、臉紅、汗出。而潮熱退去或冬天又覺得手腳發冷異常畏寒。

【易鬱】

更年期女性常因體內激素的波動而情緒也隨之起伏,形成「肝鬱」的體質偏向,常以莫名的煩躁、易怒、焦慮、緊張或睡眠品質下降來表現。臨床觀察,肝鬱患者大多「思維」相較「身體」過度亢進,思慮繁雜快速但身體卻緊繃而疲累不堪。除服用藥物調理外,建議可以多活動身體或增強對身體的感知,如運動伸展、正念冥想、呼吸吐納都會有積極的效果。

【易燥】

鍋中食材也會因湯液不足而變得質硬而乾燥。更年期女性經常會有皮膚黏膜乾燥燥的困擾。口乾、眼睛、陰道乾澀、皮膚乾燥、脱屑、濕疹等等。

【易瘀】

湯液不足也會造成食材沈積在鍋底甚至燒焦的情形。更年期女性因爲喪失血管保護因子,常伴隨血壓血脂升高、基礎代謝下降、體重增加等等。

【易虛】

雖然臨床多以熱、鬱、燥、瘀表現為主,但我們決不能忘記造成這些體質偏向的本質是鍋中湯液的枯竭,是匱乏、是虛、是陰虛。這點可以從黃體功能下降,月經不規則、先期、量少,淋漓不盡等症狀窺見。

女性更年期的體質極其複雜,上述各種體質偏向也有合併出現或互相轉化的可能,難以一概而論。老實說,寫這種理論性較高的文章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如果這麼硬的文還有人看,下次,我們來聊辨證與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