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用勢不用力

上個週末,幾位許久不見的大學同學齊聚一堂,氣氛格外輕鬆愉快。一位美女同學忍不住向大家抱怨。

「我針灸一整天下來,回到家總覺得精疲力竭、全身痠痛,到底是怎麼回事阿?」

「妳太不耐操了啦!」蕭御醫戲謔地說。我平時都看內科,自然站著說話不腰疼。

「妳要不要擺一下妳針灸的姿勢,我幫妳看一下。」古道熱腸的阿銘師職業病又犯了,一場溫馨懷舊的同學會瞬間變成結構治療研討會。

「現在嗎?」美女同學雖然有些彆扭,但還是照做了。只見她躬著上半身,兩手微向前伸,顯得有些僵硬,阿銘師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妳雙腳打開一點、屁股要翹起來,這樣就算抬肩膀手也不會酸。」阿銘師一面嘴裡唸唸有詞、一面幫著調整姿勢。

「行了,這樣「勢」就接上了。」阿銘師滿意地說。

我在旁邊看得嘖嘖稱奇,阿銘師口中的「勢」其實是將遠端的骨盆和近端施針的手,藉由筋膜的串連在力學上統一貫通起來。如此一來,每一次進針所承受的反作用力,都由手到骨盆整個系統平均分攤,比起單純只用手部的肌肉自然是輕鬆多了;對受針者來說,也明顯感覺到更少的疼痛和更強的針感。

這讓我聯想到之前歌唱的經驗,很多人都聽過要用肚子、丹田來發聲,但無論肚子如何出力,聲音就是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容易疲倦甚至沙啞。倘若我們可以創造出一個「勢」,讓我們喉部內在肌群透過筋膜的串連和我們整個胸腔、橫膈、腹腔甚至骨盆腔在力學上統一貫通起來,就能將源自喉部的壓力更均衡的分散在整個系統中,由此獲得更好的發聲品質和耐力。

用勢不用力,不論針灸還是歌唱,都一體適用。